首页 > 其他小说 > 水浒黄信的花样人生 > 第143章 京城诸事

第143章 京城诸事(2/2)

目录

这就只是意思意思一下,黄信也不会认为他能够为自己说什么的好话。但有了这样的一点关系在,以后说不定能够用得上。

黄信现在可不管那些朝官是忠是奸,反正对自己有利的,就算是暂时巴结奉承一下也没关系了。

好比跟花太监虚与委蛇也就是如此。

但其中的一些事,的确不是说说,而是真的已经开始去做了。

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,他们拿到了时迁给他们的银两之后,的确开始有针对性的,对那些流民乞丐进行了救助,让那些人能够有一口活命粮。其中一些有病的流民乞丐,也获得了救治。

他们两人,原本就有一群泼皮无赖跟着他们混的,对那些地方的情况也真的非常熟悉。有了黄信这个主子的支持,有了钱后,要做到一些事还真的很容易。

当然,他们也很懂事,在救济那些流民百姓的时候,会特意的告诉那些流民百姓,救济他们的,是青州兵马都监黄信。

黄信现在在京城的确已经小有名气,就算是流民百姓也都听说了黄信杀禁军绑高衙内的事,如此他们自然是会把黄信当作是感恩的对象。

他们流落在京师,谁管过他们的死活?现在黄信出钱又派人救济了他们,如此,他们自然非常感激黄信。

这样一来,张三和李四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办了。

毕竟,这样的接济不是长久之计,那些流民也都知道,就算是黄信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财一直接济救济他们的。听了张三李四的讲法之后,他们一般也都表示愿意离开京师到青州去谋一条活路。

留在京城,他们已经看得到自己的下场了,早晚也都会饿死在这里。然而让他们再回家乡去,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了,如果能够有活路的话,他们又怎么会背井离乡来到这京城求生呢?所以,一般也都愿意到青州去的。

不过,从京师到青州,这路途的确是太过遥远了,一般人还真的不敢轻易作此长途的迁徙。

一些拖家带口的,他们并不认为自家的老弱妇孺还可以走那么远的路途。

而现在一般人也都知道这世道不安生,沿途必有山贼强盗出没,如果碰上了,他们那还有命在?

所以,并非是所有人都会愿意到青州去的。

一些勉强还能在京师挣扎求活的,他们也都不太愿意离开。

对于这些,也不会勉强他们了,其实在救济他们的时候,也是有针对性的,并非是公开救济。

黄信不知道京师有多少流民乞丐,公开救济的话,除非动用那一笔用银器首饰交易到的财富,否则根本就救济不过来。

目前,情况其实也并非就到了那种太过恶劣的地步,那些流落到京城来的流民,朝廷官府多少也有点救济的。一些遍远的地方,可能得不到救济,但在这京城,天子脚下,不可能当真的视而不见。

这些,黄信也早有预料,所以才会让张三李四他们有选择的救济,针对一些特别困难的,且还有一些青壮的流民。

这些,一家几口人中,有一个青壮的,只要到了青州,他们就是生产力,甚至是兵源。

黄信也不求有多少,能够有一千几百的话自是最好不过了,没有那么多,少一些也没关系。这些拖家带口的,他们全都会是自己最为忠心的拥护者。

运作这些,也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所以,黄信这一时还真的不急着离开京城。

另一方面,黄信也看到了高衙内在自己的手上,高俅似乎暂时没有什么针对自己的动作。如此,黄信试着外出了几次,那些包围慕容府的禁军士兵也并没有什么的举动,这也让黄信稍为放心了一点。

其实,黄信也知道了一些情况,高衙内当街强抢民女之事,的确也被一些敢言的朝官在朝廷上拿出来弹劾高俅,请求皇帝严惩高衙内,并要求罢免高俅太尉之职。这段时间,高俅也挺忙了,暂时不会出手对付自己也就可以说得通了。

这天下午时分,黄信又到了东岳庙酸枣门外。

主要是想看看杨志和汤隆两人的情况,以及张三李四两的开展的那些工作情况。然后黄信还是想到樊楼后面的街巷中去拜会一下赵元奴。

赵元奴和李师师的住处不算是什么的秘密的地方。很多人也都知道,让时迁派人去打探一下就打探到了。

拜会赵元奴,是为了请她为自己引见一下李师师,因为李师师那里才可以见得到官家,从皇宫出来的秘道,就只到李师师那里。

黄信也想看看能否见得到这个道君皇帝一面。

如果能见到当今皇帝,博取到他的好感甚至是信任,对于黄信来说肯定是好事,起码可以让自己的路走得更顺一些。

黄信之所以今天有这样的打算,是因为今天是重阳了。

在这样的节日,皇帝极有可能会微服出宫来游玩。

另外,武举殿试也已经举行完了,这也等于是没有皇帝什么事了,这出宫来放松放松一下也是有很大可能的。

黄信也知道了,张宪那小子果然成为了武庙武生,不过,武举殿试的时候,他并没有获得太好的名次,三甲不进,也就是说,比他厉害的人有不少。

对此黄信不奇怪,张宪那小子现在也都未必是自己的对手,他年纪太小了,还没有成长起来,或许,经过在武庙学习三年,出来后就不一样了。

黄信也给张宪写了信,让他安心在武庙学习,给他一些鼓励。

而黄信这到了东岳庙,却看到了有人在给一些流民乞丐分发包子之类的食物。

其中有一个白衣女子,让黄信眼前一亮。

目录
返回顶部